家乡的变化

    日期:2018-08-31来源:投稿作者:张文清点击:12376 发表于云南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平坦的坝子里,一个古老的地方,蓝蓝的天穹下,东西两排群山包围中,苍茫的大地下散发家乡特异的风情。这就是我的家乡—云南禄丰县罗次坝子。罗次是碧城镇、仁兴镇、勤丰镇的统称。早些年,罗次是一个独立的县,后来和广通、禄丰一起合并为禄丰县。

    罗次坝子周围都是山,中间平坦,一个小型的盆地,就像一个大坝一样,由南向北一直延伸20多公里长,一条县道贯穿整个罗次坝子,人们沿路而居,也有傍山而住的。

    即使身在异乡,依然被那不能割舍的感情牵引着。随着岁月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即便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发展,但禄丰县罗次另类的风采却依然体现。

    早在二三十年前,罗次有的人便开始骑着一辆单车,拉着一兜货品,早出晚归,来往于各个乡镇的赶集日,撑持起一家人的生计。还有的三两成群,拿着扁担,挑着一摞新盆,走村串巷去“换盆”。“换”意味着没钱买也行,可以用家里的粮食及其他可变现的东西来等价对换便可。越偏僻的山村,交通不便利,商机便越大。辛苦自然也不言而喻,每日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付出与收获往往是对等的,出门一趟走下来,孩子的学费,奶粉钱便积攒于这份劳累之中了。

    罗次交通运输业发达。一条横穿罗次坝子的安武公路,随着时代的发展,由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但当时道路所设计的车流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有车流的容纳量了。特别是一到赶集日,公路的周边便会被不同车辆及各种摊位占据不少地方,给早已疲倦不堪的罗武公路再添一堵。因此“交通拥堵”是罗次地方的又一大特色。但自从2017年武易高速公路通车后,交通拥堵的现象得到了较大改观。罗次人说话自带地方色彩。罗次人的标志性语言是“给囔”,即“什么”的意思。能随时随地说出这句话的人,八九不离十能断定来自于罗次。记得有次几个同事闲聊,有个同事说:“你们罗次人最喜欢说一句话,我怎么一时想不起来了?”我在一旁没听清便反问他:“你说给囔?”一下就把大家给逗笑了。“对,对,就是这句!”罗次的大人跟小婴孩说话时,特别喜欢用叠音。称呼小孩会说狗狗。睡觉时会说,睡诺诺了。喝水说,来,喝呜呜。吃饭时会说吃嘛嘛啦。这些叠音词,听起来萌萌的,让人感到一种亲近。罗次话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形象而具体。而且众多方言词汇里,自带幽默气息。紧要关头出现突发状况,每个罗次人的口头禅便是:真是张四贵的马。这其中是有个典故的,说的是一个叫张四贵的人,赶着马车上坡,才刚走到半坡,马就开始停下来拉屎撒尿。马一停下来车就往后退,刹都刹不住。说张四贵的马,意思就是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这个叫张四贵的人出现的年代,已经久远得让后人弄不太清楚了,但他的名字却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当地人口口相传至今,细想下来也未尝不是一种永恒。

    有些女子,皮肤黝黑,却又喜欢用粉底把脸涂得白白的。看见的人便会说一句:这个人的脸搽得就跟“马屎上下霜”一样。马屎是黑黑的,上面盖着一层白白的霜。形容一个人小气会说:那个人,苍蝇叼走一颗饭粒都会跑去追回来呢!等人无聊会说站在那里干皮潦草呢。说一个人憨厚会说憨眯日眼呢。生气的时候,会说,鬼火绿得很,硬是一股一股的冒。形容一个人吓得不轻,会说被骇得抖鳞壳颤呢。形象吧,鳞在抖,壳在颤,哈哈。这些方言,自带着错综语法,仔细推敲一番,便会觉得风趣而生动,有着不一般的搞笑韵味。

    罗次美食不少,到处都是美食的味道。或许是罗次气候较为温润的原因,罗次所产的青头萝卜,个头大而直,口感清脆,味甜汁多。每年冬季,萝卜收获的季节,人们用擦刀将洗净的萝卜切削成条,将其晾晒于用铁丝和木杆搭建好的晒架上,自然风干。那个季节的罗次坝子,随处可见一排排挂满洁白萝卜条的晒架树立在田间地头,如同一道道天然的屏障,将田野分格成一个个小片。空气里弥漫着萝卜清香而又略带辛辣的独特气味。晒干的萝卜丝可以做成鲊。将煮烂的猪头肉撕碎,待肉汤冷却后,连同萝卜丝、面粉一起放入其中搅拌均匀后,加盐、辣椒面等佐料后放入陶罐之中腌制。待食前取出,放于饭头蒸熟。有句话说得很形象:萝卜一擦,罗次味道就出来了。罗次烤乳猪,用土炉烘烤而成。皮脆,肉嫩,骨酥。是罗次人办宴席的桌上菜。罗次粉渣豆腐放油锅一炸,皮黄香酥。罗次卷粉,细腻柔软,质感通透且富有弹性。罗次山药,口感细糯无比,富含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或是因为拥有众多的美食原因,罗次人吃东西时有一种非常认真的投入感,单纯而心无杂念。特别是老一辈人对食物有着莫名的崇敬之心。他们不会轻易丢弃半点食物,哪怕是残汤剩饭,也会收集于一堆,喂养各类家禽动物。处于这样的环境里,人是会被影响的,容易产生对食物的尊重。罗次的人,相邻之间似乎爱聊天,不论去哪里,周边的人都会唠上几句,并没有什么距离感。碰上两个都特别能聊的,哪怕是肩上挑着担子,手中拿着东西,也能站在路边讲个半天。

    现在,低矮、破旧的平房。随着时代的足音,销声匿迹。一栋栋的新农村楼房,合着时代的节拍,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宽敞的柏油公路,还有被誉为“温泉簌玉”的罗次温泉,承载着“跳珠浮水面,漱玉散池边,尘襟临浴罢,神爽欲为仙”的千古佳话留传至今!这里依山傍水,松涛回荡,翠竹摇曳,景色优美,泉水清澈。300多年来,每逢“土黄天”和春节前后,禄丰、富民、武定、禄劝、昆明等周边各县(市)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前来沐浴,洗去浊气,祛病健身,祈求人寿年丰。

    我们带着父辈的希望和期盼,走出农村,走进新时代,拥抱未来。惠民“医保”,人民不在因为看不起病而担忧。新农村建设,住房问题的烦恼不在困扰我们。安家方能富裕,身体安康才能发展。垂暮的老人、可爱的小孩,人人脸上尽欢颜。从此,不再用脚步来丈量求学的道路。远方的亲人的声音和样貌,不再是一种奢望。年轻人如同初生的朝阳,孕育着不一样的梦想。充满着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这些年,对于农村家庭及贫困生来说都是不平凡的日子。政府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免除学杂费这一优惠政策。“免除学杂费”,多么简短的一句话啊!却不知挽回了多少像我一样的农村学生。我也是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记得小时候,每到新学期开学,父母便会无比压抑。因为面临的是学杂费、书本费等众多的费用。虽然钱数不多,但对一个农村收入家庭来说,那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啊!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如今,每当看到那些农村孩子不会再看到父亲那紧锁的眉头,不必再担心父亲的肩膀有一天会被压垮,可以安心地在学校努力拼搏,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是多么的高兴。这一惠民政策让教育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底,让爱撑起瘦弱的肩膀,让幸福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

    更令人惊喜的是家乡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商业、电信等行业齐备。家乡黑白电视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被电脑,数字电视等所替代。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足不出户,聚集在电视机前就可以收看到40多个电视频道,打开网络,便可以了解天下事。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和小轿车已逐步进入寻常农村百姓家庭,农民的生活已开始由乡村型向城镇化过渡。目前,以建设新农村活动为载体的各项富民惠民活动正在全面启动,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崭新格局。如今的乡村不再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家乡的新变化也让城里人羡慕不已。每年春秋季节或双休日,城里的人们就会蜂拥而至,尽情感受家乡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景和闲适、幽雅的农家乐生活。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委、省政府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推进,新区的规划建设越来越受人瞩目。我的家乡在滇中产业新区“城市新城”和“产业新城”规划推进中,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家乡可谓是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我相信我的家乡明天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