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狮山村杂谈之——简介

    日期:2023-06-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楚云生点击:14241 发表于云南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武定狮子山因建于元代的正续禅寺及建文皇帝流落于此的传闻而名重一时,素有西南第一山的美誉。许多文人名士留有歌咏狮山的诗句,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武定有狮子山,丛林甚盛,僧亦敬客,留憩数日,遍阅武定诸名胜”。清诗人李士林有诗句:“半边明月冷,千古甘泉秀”、“古寺尽揽山间趣,幽室能察世外天”,清孙髯翁《再游狮子山吊建文帝》七律:“又过逃禅弟子坛,淡烟衰草满栏杆。滁阳一旅兴王易,建业千官继统难。阙对凤陵成燕幕,天留狮窟任龙蟠。白头归葬无封树,月色鹃声终古寒”,今人亦有“去城三五里,已觉不在尘”之句。

    可见狮山素有盛名,而狮山村就座落在秀美的狮山南面半山腰。狮山村自何时开始有人居住已不可考证,目前村中流传建文帝“靖难之役”后流落民间,曾在狮山大寺驻足多年,在众多传说故事中,直接与狮山村子有关的是两个,一个是建文帝从村中路过,背包上的绳子断了,向一个钯田的人借绳子,钯田人说我要拉着绳子在钯上才站得稳,借给你后我怎么钯田,建文说:我许你钯田不用绳。从此以后狮山村的人钯田就不用拉着绳子了,这确实奇怪,除狮山村外其它地方的人钯田都是站在钯上,一手拉着一根绳子稳固身形一手举着鞭子赶牛,只有狮山村的人钯田不拉绳子。另一个是说夏天建文帝种菜担水,白天干活非常辛苦,夜晚被蛙声吵得难以入眠,刚有睡意又被蚊子咬醒,彻夜无法安睡,心烦意乱间,喝道:蚊子滚出30里,青蛙不准吵人眠。从此狮山村中无蚊子,晚上青蛙也不吵了。以此看来,狮山村应该在“靖难之役”(1402年)以前就有人居住了。

    据狮山陆氏家谱记载,在万历年间(1573—1620年),陆家就驻兵在此(村中现在还有陆官井等),而现在村中发现最早的坟墓是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说明至少在明朝狮山村就存在了。

    村中分别有陆姓、邵姓、杨姓、徐姓、郭姓、李姓、张姓、刘姓居住。徐家人住在村子最顶端,往下依次是张、杨、邵、刘、郭等。现今,陆姓已全部迁出,以前还有宋姓、苏姓 、解姓人居住过,目前村子中段有宋家街、宋家井,村外有宋家坟、宋家岭、苏家坟、解家坟等地名,但一两百年前宋、苏 、解三姓陆续消失了,是什么原因消失已无从考证,甚至都没有留下什么传闻,只有几个地名昭示后人他们曾经在此生活过。李姓主要居住在与大村相隔一公里左右的小村,传说小村才是狮山村的原住地,除李姓有几户彝族外,其余的全是汉族。村中大概有300户人家,近200户姓邵。整个村子中人们居住较为集中,一户紧挨着一户,这样让耕种的范围半径加大,增加了生产生活的劳动力成本,在山区或半山区上千人的村子住得这样密集的极为少见,或许是社会动荡时这样更安全吧,又或许是古时的卫所就是这种格局。

    农耕文化时代,虽然狮山村是山区,但由于背靠森林茂盛的狮子山,大小龙潭常年出水,水资源丰富,稻麦两春能及时栽种,四季皆可种植蔬菜。村子距离县城仅4公里,买卖便利,80年代前,县城里一半多的蔬菜是狮山人供应的,甚至还卖往禄劝县城,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元谋县运往武定的蔬菜逐渐增多,狮山的蔬菜占比才有所减少。种植蔬菜是非常辛苦的事,狮山人能常年四季的把蔬菜种植出来并供应到县城的市集上,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狮山人的勤奋及吃苦耐劳也是远近出名的,沙朗沙外河一带,有这样的说法:“讨到狮山婆,等于当马驮”,武定县城则流传:“狮山的小白菜,好吃不好卖”的顺口溜。在电力等能源被广泛利用之前,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柴禾,取暖、做饭、煮猪食等,而狮山山高林茂,村民挑柴方便,每年冬季是挑柴的季节,家家户户门前堆满着一排排的柴禾,足够一年之用,劳力多的家庭还挑到县城售卖。有水源、有物产、有柴禾提供能源,狮山村的基本生活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狮山盛产松子、野菜、野生菌等,狮山的松茸、鸡枞色香味俱全,远近闻名,在那没有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的时代,山上还有野猪、麋鹿、獐子、野兔、野鸡等可以捕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造就了一方人的性格。狮山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让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只要勤劳肯干就可以过上温饱的生活,让人们形成了吃苦耐劳、纯朴温和的性格,对强者温顺,对弱者同情,狮山村历史和自然环境,使得狮山人执行计划生育等国家强制性政策很到位,很少有刑事、暴力事件,甚至也很少有小偷小摸的行径,虽然村民之间也有一些矛盾冲突,但都能在平和的方式下化解。这也形成了狮山人偏于保守、冲闯劲不足的性格。村中老人教育孩子讲得最多的话就是:“勤谨、勤谨,衣食把稳,懒隋、懒隋,必定挨饿”。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